天朗珠江淑氣新,畫船放處水粼粼。白鵝潭畔三江交匯處,廣東美術館、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展示中心、廣東文學館“三館合一”項目的建筑外觀形如巨輪,靜靜地“停泊”在芳村碼頭岸邊,與白天鵝賓館隔江相望。
5月6日,一條消息刷爆了三館項目組成員的朋友圈:“三館合一項目喜迎封頂!”566天的努力終于讓這艘“文化巨輪”蓄勢待航!
回眸2020年,省建院憑借綜合大院優(yōu)勢,順利中標“三館合一”項目。為了做好本項目的施工圖深化設計,承接設計任務的五所黨支部,聯(lián)合機電二所、人防中心、BIM中心等黨支部,以營造臻品為目標,聯(lián)合成立了共產(chǎn)黨員先鋒崗。
該項目建筑方案由何鏡堂院士領銜的華工團隊操刀設計,采用詩意的手法表達“文化巨輪、鵝潭飛虹”的設計概念。項目建筑設計打破了常規(guī)形體橫平豎直的空間組合方式,以不規(guī)則多變的形體去豐富文化建筑意象。但這也對項目組成員深化落地這一建筑藝術瑰寶提出巨大挑戰(zhàn),項目組成員光是熟悉圖紙、排除重難點技術問題,就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。”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!
為解決建筑形體復雜多變的難題,經(jīng)過認真研究后,項目組決定向以我公司協(xié)同設計平臺為基石,以BIM正向設計為技術驅動,采用更為直觀的三維立體模型,對建筑內部各個空間進行可視化推敲演練,同時將我院BIM 設計模型與施工單位的智慧工地系統(tǒng)共享端口,實現(xiàn)設計成果與施工現(xiàn)場進度的實時互動。
由于項目的地下室對機電配置的要求非常高,而地下室工程節(jié)點迫在眉睫。五所黨支部書記何軍與機電二所黨支部副書記、副所長黎潔一拍即合,當機立斷,組織建筑、結構、水、電、空、智能化等主要專業(yè)開展專項攻堅工作。白天“會不斷”,晚上“夜總會”,大家從各自專業(yè)角度出發(fā),群策群力,不斷更新深化設計成果,最終保證地下室設計圖紙按時按質交付到業(yè)主手里。
那段時間,“推翻”成了項目組成員經(jīng)常做的決定,經(jīng)常是剛剛想出一個方案,就立馬被下一個方案取代。“我們只是想讓遺憾少一點,品質高一點。”機電二所給排水專業(yè)副主任工程師、黨員王珅鄭重其事地說。
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靈氣,廣州正是一個多雨的城市。臨江而望,欣賞著江上雨景,別有一番韻味。而這一切對于項目組的設計師們而言,則預示著一個巨大的挑戰(zhàn)。
建筑外立面的大斜面玻璃幕墻是整個建筑造型的一大亮點,但它也是建筑在雨季的一大“考點和難點”:幕墻雨水如果不合理設計、引導,暴雨天氣的雨水勢能,將對斜面幕墻底部的防水節(jié)點及景觀綠化造成巨大的沖擊。為解決這一技術難題,項目組決定向有著豐富大空間大跨度設計經(jīng)驗的陳雄大師請教。終于,在陳雄大師的悉心指導下,項目組借鑒白云機場斜屋面的經(jīng)驗做法,經(jīng)過多方比選,最終決定采用消能溝配合排水溝的方法,增加含蓄下滲水量,形成良性排水流線。“各位專業(yè)總工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,靠著豐富的項目和工作經(jīng)驗幫助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,這種精神給了我們很大的力量。”一位黨員很有感觸地說道。
“三館合一”項目組是一支以80和90后為主力軍的年輕隊伍,他們在工作中散發(fā)的活力和激情,慢慢贏得了業(yè)主的認可,在這個項目中,每一位設計師都在飛速成長與蛻變。而青年設計師有這樣一份沖在前方、義無反顧的底氣,是因為在他們的背后有“擇一業(yè)而終一生”老總們支持,是前輩們在為后來者提燈前行,照亮前方的路。而這或許也是我公司堅守初心、營造臻品、革故鼎新、守正創(chuàng)新最美的縮影。
六月的夏天,清風徐徐,吹動著陸總醫(yī)院淺綠色的遮陽簾,三館項目執(zhí)行總負責張翼鵬躺在病床上,此刻的他正為自己意外骨折入院而懊惱。這份意外讓他失去參加三館項目臨時黨支部成立儀式的機會,但這份意外也讓他多了一些時間,去審視自己的過去和未來。
張翼鵬回憶道,在醫(yī)院獨處的那段時間里,項目推進的點點滴滴常常浮現(xiàn)在他腦海。項目組黨員們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所發(fā)揮出的“不怕苦、不怕難”的先鋒作用,尤其是在項目碰到關鍵困難的時候,黨員們所表現(xiàn)出挺身而出,攻堅克難的勇氣,讓他深受觸動:自己出生在江西這片充滿紅色文化的革命搖籃里,如今自己身邊最優(yōu)秀的工作伙伴都是黨員,他們已然代表我院最中堅、最有朝氣的技術生產(chǎn)力。自己如果心存高遠,是否應該向最中堅的技術生產(chǎn)力看齊靠攏?在經(jīng)過一番深思熟慮后,張翼鵬在病房中雖然左手已綁著石膏無法動彈,但他毅然堅持用自己強健的右手,書寫自己對人生最鄭重的承諾——《入黨申請書》。
恰是一生好年華,正是發(fā)奮修為時。日前,“三館合一”項目組成員們仍扎根在項目建設一線,用過硬的業(yè)務知識為項的落地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,用出類拔萃的業(yè)務能力和“好設計用心做”的匠心品格,為三館合一的早日“啟航”貢獻省建院力量。他們的故事,仍在繼續(xù)!